患者刘某:年龄53岁,河南省周口市人,于2006年3月5日因扩张型心肌病、心功能衰竭来石家庄长兴医院就医。
患者自述心肌炎病史8年,因未得到有效治疗,近一年来病情反复加重双下肢浮肿,胸闷、气短,乏力,咳嗽、晚睡不能平卧,遂至当地医院就诊,查心脏彩超,当地医院确诊“扩张型心肌病、心功能衰竭”,经在当地医院住院“强心、利尿、扩冠”类西yao治疗三个月,病情稍稳定出院,但是仍存在乏力气短,心前区不适,稍活动后明显加重,随即转入我院改用心肌细胞修复法系中医治疗
患者来我院时精神欠佳,下肢浮肿,乏力,胸闷气短,下肢水肿,心电图:1.窦性心律,2.左室高电压,部分ST段缺血改变。X线:心影增大。
自带2006年1月9日第一次心脏彩超报告提示
RVOT 30mm(正常值18-26mm) AOD 30mm( 正常值21-34mm) LAD 42mm(正常值23-37mm) IVSD 6mm( 正常值8-11mm) LVDD 66mm (正常值 34-52MM) LVPWD 10( 正常值8-11mm) MPA 30 (正常值9-29mm)
EF 40%(正常值50-80%) SV 20mi(正常值60-130mi)
心脏彩超报告提示:全心扩大以左心尤著,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变薄,心内膜及心肌回声略强,运动明显减弱,动度减低,收缩期增厚不明显,二尖瓣形态正常,回声略增强,开放幅度明显减小,前后瓣呈逆向运动,余瓣膜未见异常,CDFI显示各瓣膜口均可见反流信号,肺动脉瓣口舒张期反流速度2.38MM\S,还差23MMhg。
报告提示:1、全心扩大(符合扩张型心肌病)
2、二三尖瓣关闭不全
3、主动脉瓣、肺动脉瓣关闭不全
4、肺动脉增宽,肺动脉高压
5、左心功能明显减低
“心肌细胞修复法”系列中医治疗,分两个月一疗程,通过两个月治疗后,乏力、气短、下肢浮肿、胸闷明显改善。
4月14号,间隔两个月在当地医院复查彩超提示:RVOT 31mm(正常值18-26mm) AOD 29mm( 正常值21-34mm) LAD 37mm(正常值23-37mm) IVSD 6.6mm( 正常值8-11mm) LVDD 58mm (正常值 34-52MM) MPA23 (正常值9-29mm)
EF 44%(正常值50-80%) SV 60mi(正常值60-130mi)
左房左室增大,以左室更为突出,右室腔稍大,室间隔变薄,左室后壁正常,心内膜及心肌回声略强,运动减弱,动度减低,收缩期增厚不明显,肺动脉瓣形态正常,回声略增强,
诊断:心脏扩大(符合扩张型心肌病)
左心功能减低、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
点评:通过四个月“心肌细胞修复法”特色中医治疗后,心脏明显回缩,特别是右室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,二、三尖瓣膜未见反流,说明闭合已经恢复,同时EF值(心脏射血值)由40时上升到44%,说明心肌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。
6月16日在当地医院复查彩超提示:RVOT 30mm(正常值18-26mm) AOD 31mm( 正常值21-34mm) LAD 34mm(正常值23-37mm) IVSD 11mm( 正常值8-11mm) LVDD 51mm (正常值 34-52MM) MPA23 (正常值9-29mm)
EF 47%(正常值50-80%) SV 60mi(正常值60-130mi)
心脏超声提示:各房室腔径大小正常,肺动脉内经增宽,
心功能稍低
患者刘某通过我院中医“心肌细胞修复法”治疗六个月后,全心扩大现象完全消失,心脏以回缩正常范围,EF(血值)已恢复到47%,心功能接近正常范围,因患者经济问题治疗中止。目前,治疗虽然终止,但是心脏已经回缩正常,避免了心衰导致生命危险。
医师点评:该患者患有心肌炎7-8年,由于未得到有效治疗,病情发展严重后,转化成扩张型心肌病,病情较重,不但全心扩大,而且伴有严重心功能衰竭,该病情程度,如果单纯采用(强心、利尿、扩冠)常规西yao对症治疗,当地医院判断该患者存活时间不超过2年,伴随反复心衰,直至危及生命。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,通过(强心、利尿、扩冠)常规西yao对症治疗,结合分解心肌细胞纤维化类中医,针对心肌病理改变治疗,从而使心肌纤维化病理改变逐步消除,心肌细胞恢复弹性,才能使心脏回缩,应用中医起到从根本上解决心脏扩大、心功能衰竭病变。